提到K5我们必须把常规的驾驶方面延后评论,因为正是它独到的设计才能带来如此多用户的关注。不可否认,彼得老头的到来为起亚公司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K5刚一亮相就问鼎了“2011红点设计奖”,这在以前的起亚车型来说是不敢想象的。
不仅官方认可,普通百姓对于K5的兴趣也非常强烈,这同样得益于它那霸道得有些超越这个时代的外形特征,行驶在喧闹的城市中,它真的像一个异类,始终点亮的LED日间行车灯会帮助它将所有的目光都汇聚到自己的身上。
K5的长、宽、高、轴距分别达到了4845mm、1835mm、1455mm和2795mm,接近于一些中大型B级车的轴距赋予了其极为宽敞的乘坐空间,就同级别车而言可以算是佼佼者。如此长的车身和轴距也为车主将其偶尔用作商务用途提供了可能性。
强大的低速扭矩使K5的初段表现非常优秀甚至有些躁动,油门调校灵敏,或许是为了让动力更好的配合这个外观,轻点油门车子就会迫不及待的向前蹿出,这样的推背感会让你感觉有点唐突。如果你舍得地板油,转速一直会飙升至红线升挡,在整个60km/h内的提速过程一气呵成,当转速超过3000时,发动机的扭力输出会变得非常线性,此时的加速过程会维持在一个加速度上使车速持续上升,这一部分的加速表现也是2.4L引擎相对于2.0L的优越之处。当转速超过5000时,发动机高昂的噪音会让人有些难以忍受,扭矩下降使得加速感觉会逐渐衰退,你应当果断的松开油门让挡位上升。
在城市中匀速巡航时,无论是噪音的抑制还是发动机的动力输出的平顺度都会让你感觉非常舒适,车辆的行驶稳定性也较高。只不过当需要瞬间提速超车时,你就需要更深度的踩下油门迫使变速箱降挡。当然,如果你对自动变速箱产生厌倦感,方向盘后会有换挡拨片在等着你,只不过它的反应要比真正意义上的换挡快拨键慢一些,至少你可以自己轻易的掌控车辆的挡位。
K5采用电动助力转向控制系统,在低速下尤其是原地打轮时,它的力度异常轻松,你甚至会有些担心它一直会维持这样的毫无路感可言。但是随着速度的不断提升,方向盘的转向力度会逐渐加沉,以保证你对它有完全的操控权,并不会因为一个细小的动作导致车身有大幅度的晃动。这样的感觉更接近一些大型豪华车,对于20万元级别的中高级车来说,电动转向带来的高低速下力度的明显差异会令你欣喜。
刚才提到K5的底盘调校并非像外形一样走纯粹的运动路线,虽然比日系车更加硬一些,但仍然是往常韩国车所带给人的感觉,在复杂的道路中你会感觉到频繁的微小颠簸,这种颠簸也将路面一些碎石或减速带有可能给乘员带来的不适彻底过滤掉。更宽的225mm轮胎增强了车辆的抓地力,高速过弯时的侧倾角度完全处于你可以接受的程度。只是,与欧系车相比,K5的悬挂在压缩和释放过程中还缺少一些韧性,在经过一些较强烈的颠簸时后排乘客可能会感觉有些难受,此时就需要驾驶员减慢车速用更温柔的方式通过。
K5的客舱在高速公路和平坦道路上正常行驶时对风噪声的抑制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车内的安静度给人以深刻印象。0.29的空气阻力系细数在同级别车中并不算高,并接近运动型轿车标准。但与欧洲和日系同级别对手相比,发动机在高转速时的噪音还比较明显,虽然并不令人烦躁,但就这个定位来说还应该做的更好。另外,225mm的宽胎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一些胎噪的提升。
此外,韩系车的人性化设计向来不少,K5的一些细小的储物空间很多,无论是车门上还是中控台下部还是前后中央扶手上,你都能找到合适的放置手机、钱包、零钱等随身物品。扶手箱前部的杯架还具有遮挡拉板,使车辆的内饰更具有精致感。
K5为驾驶者提供了舒适的真皮座椅并有良好包裹,带有8向电动调节及2组记忆功能,并且具备电动腰托按键,无论任何身材你都能将其调至自己最舒适的位置。起亚为主驾驶席准备了座椅的两挡加热或通风功能,而副驾驶只能得到加热。
不可避免的是,K5过于追求整体的运动造型,车身高度偏矮,身高175cm的乘客在后排头部空间就有些压抑了。如果身高超过180cm,你就需要用更接近躺的坐姿牺牲腿部空间来换取合适的头部空间了。当然,K5会让你有足够的腿部空间去牺牲。
作为一款还想对公商务用途有所涉及的中级车来说,对后排乘客的照顾是必须的。K5为后排的乘客提供了单独的对音响系统的控制,另外他们还可以在寒冷的冬天分别对自己的座椅进行加热。虽然功能相对简单,但是这正在和豪华型汽车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在它的主要竞争对手中,后排功能还处于缺失状态。
动力组合 | 工信部 | 网友 | 参与人数 |
---|---|---|---|
5.6L | 7.5L | 17人 | |
6.8L | 7.7L | 100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