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随心所欲的驾控体验。燃油运动车的魅力就是强劲的动力,引擎震动和换挡顿挫带来的情绪价值,及优秀的驾控体验。X1 M比不上M Power的纯粹,但是作为一台MPA,也是和X3 M40i,M240i同一水平线的纯正M。2. 国产的超高性价比。3. 国产专属L加长,空间表现在一众性能车中显得异常突出。选车看过几十款车,A6 Allroad,X3 30L,GrecaleGT运动性不佳;X3 M40i,S4,A35L,M240i,运动性优秀,二排空间局促;M3,极致驾驶机器,超预算也完全不适合日常使用;对比竞品GLB35,运动性X1 M稍强,二排舒适性则X1 M更佳,加长L没有让运动属性打折扣,X1 M35Li是运动属性兼具空间实用性的全能车型。
动力方面是非常满意的,超出日常驾驶需求的强劲动力,默认模式轻点油门就能超车的水平。节能模式拉转速比较慢,更贴合日常驾驶。
命中注定之车,买选车已有4个月,选过s4、a45、发运、Q7都在冥冥之中未能提车成功,直到看到了x1又误打误撞来到了这个店,店里进门第一辆展车,当天直订刷卡提车,这车动力充沛,需要驾驶乐趣的时候马上给你情绪价值,操控指向精准,空间家用兼顾完美,外观小巧精致又有运动爆发的姿态,不是雄狮不是猛虎,而是优雅灵动的金钱豹。
1. 驾驶模式切换不方便;驾驶模式有3种,运动,个性,节能。主要区别就是油门响应,转速保持及换挡时机,但只能通过触控菜单才能完成切换,对于一台性能车来说比较难受。2. 方向盘整体粗大,手感不佳,集成的功能也比较少,除拨片外,没有和驾控相关的功能集成在方向盘上,不方便。3. 自动启停没有实体开关键,必须液晶屏上操作,而且经常车还没完全停下就关发动机。4. 空调制冷效果一般,夏天不凉快。
车机11.30版本乱的一塌糊涂,功能随机性很高,比如锁车灯光一时一变完全看车心情,有时晚上回家锁车突然出现提示音喇叭响四声我都想趴机盖上捂住他,没有M系的驾驶习惯调校设定这少了好多M可玩性,毕竟是M为什么要阉割,关门的铁皮声和底盘用料都体现了宝马的减配,减少成本的同时也请宝马注意自己的口碑!高墙建起不易,且行且珍惜
我选车不看外观,只看配置,参数,功能,匹配需求则再试驾体验,唯一的主观就是选定车型后让老婆挑个喜欢的颜色。外观是给别人看的,造型是领先者定义和书写的,仅凭外观喜好去主导选车太极端了,必然错过大批更适合自己的好车。X1 M的外观我个人觉得还凑合。
该有的都有,这代x1的设计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标准,做为M车型可以增加再夸张一些的外观套件选择 车头造型:双肾造型大小合适,风切犀利运动,下唇有改装空间 腰线设计:腰线造型轮廓立体,底大边带配色更运动 车尾造型:车尾四出体现运动质感,尾灯简单明了 车身做工:轮眉与车身分体化略显用料…
内饰中规中矩,见仁见智,M款带有蓝色缝线不错,中控横向装饰金属饰条有质感 内饰用料:塑料处应体现宝马大品牌的质量品控,不能因为是入门车型就剌手 座椅舒适性:座椅的软硬包裹性都很好,主要冬天不凉屁股很优秀,后排座椅座垫长短也合适,后排靠背角度可以微调对长途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横置的发动机平台 国产专属加长让X1 M的二排空间越级直接和X3 L同级别。 ☆ 空间设计亮点:对于一台仅4.61米的紧凑型SUV来说,二排异常宽敞,超过自家4.86米的X3L的空间表现,2.0T这样的小排量机头,横置布局才是最优解,纵置,那是为大排量发动机准备的,四缸纵置更是大排量减配下放的产物,却同样需要付出乘员舱空间狭小的代价。 后备厢容积:后备箱设计成了上下两层,上层540L,下层80L,合计620L,实用性拉满,小排量横置平台就是香。 车内储物能力:车内储物能力一般,手机固定夹好评,激励驾驶有用
这代x1的空间没得说!给宝马这款设计大赞,前后排的纵向空间已达到B级车的标准,对比同类不同级产品已赶上GLC及Q5,横向空间与同级车一致 乘坐空间:后排可翘二郎腿,身高180者可两拳 后备厢容积:后备箱属于中规中矩,基本使用场景均可覆盖,28寸旅行箱同放2只尚有上部空间 车内储物能力:储物空间属于这个车的一点小瑕疵,中间没有扶手箱基本没有储物,其实这控制台取消了更好,还能增加主副驾的互动性
最看中就是驾驶感受,300多匹,四驱,LSD差速器,M调教的悬架,只有真正去开过200公里以上,踩地板油超过5秒以上,50码以上90度过弯,80码以上连续快速多次完成1.5秒内变道,体验过了这些,才知道这台前置四驱,专属加长了的M,居然是如此运动,如此暴力,具备随心所欲的驾控体验。 起步/加速动力:深踩油门就知道这就是台性能车;0-100实测5.2,比高功的45,30,350什么的,就是越级吊打;比舒适型6缸如GLE450,A6 55还略胜一筹,和自家的X5 40的380匹半斤八两。比起性能电车动辄500匹往上,在100码以内是没啥优势的,但舍得踩,也不会输太多。 跑高速:这车的动力和底盘,跑高速非常有优势,S6档很容易到限速以上50%的程度,发动机还很从容,甚至还没感到其咆哮,车身还没开始抖动,油门还只踩了一半,不需要到底。 方向盘轻重:方向盘转向非常轻巧,低速下单手搓很容易。 刹车灵敏性:刹车调教非常灵敏和有力,轻踩就有很明显的制动力,激烈驾驶也能给人满满信心。 弯路/并线稳定性:过弯支撑性就是性能车的调教,悬架一个字硬,左右大转弯50多码都开出侧滑了,侧倾还是比较小;现款的330调教就偏舒适了,侧倾比X1 M大多了。A6 Allroad,那过弯侧倾就更严重了。X1 M在并线稳定性,并线速度上和舒适型家用车完全不一样,灵活迅速,60码急打方向,1秒完成并线到另外一条车道,几乎都感觉不到车身姿态有明显变化,80码还能完成快速急打方向并线。选车2年来试驾过各类性能车好几十次,都是地板油和重刹,急打方向变道总是有所顾忌,怕带驾的认为我在危险驾驶,拿到这台小M后,开起来感觉像个玩具车,一度非常喜欢在车少一点的地方急打方向变道,我长年玩滑冰和高山滑雪,滑雪第3次就敢上高级道,喜欢这种急转和冲破的刺激感,但是也许并不适合所有人,现在过了这个劲,已经不会没事就急打方向去变道了,公共道路安全第一。 开空调/满载加速:3000转就能输出200多马力,夏朗380TSI得6000转才能输出220马力。满载开空调,对于300多马力的机器完全没压力。 动态舒适性:M Performance也是性能车,相对于普通家用车,X1 M悬架硬出好几个级别,路况好的柏油路面感觉不明显。过减速带,最好降速到20码以下,否则非常颠。悬架太硬也导致走路况差一点的水泥路,路感太过清晰,颠得很厉害。硬的优点就是侧倾控制得比所有舒适性轿车都好。究竟如何选择,那就自己取舍了。 四驱表现:X1 M横置四驱,前后都是245胎,300P满油门起步,哪怕路面是湿的轮胎都不打滑。试驾330Li,纵置后驱255胎宽,干地满油车尾也得扭几下,纵置后驱也没四驱稳。
动力够用,属于家用型钢炮,起步轻点即可不拖泥带水,动力一直在脚边,不得不说这款发变的调校线性真流畅,只有7档但前中后期的换挡均没有一丝的拖拽降档顿挫也几乎没有,市区超车没压力 方向盘轻重:方向盘轻重适中,女生依然可以轻松驾驭,调校较运动所以没有虚位比较随车紧密,地盘反馈给方向盘的路感明显,在路不平有肩坡时会有方向拖拽感,得扶好了,要不车就跑了 刹车灵敏性:配备了四活塞卡钳,刹车轻点就有,行程均衡,刹车感还是很舒适 弯路/并线稳定性:要是做为标准车型来说,转弯的侧倾支撑属于优秀的一批,做为运动型来说还有空间,日常足够
一个人开节能模式能开到5.8,一般大概6.5-7.5。堵车严重的话15左右。开运动模式发癫的话就没谱了。
40.99万指导价,裸车25,61折,30内落地性价比拉满。 购车优惠:库存车,才给了个特价,不过得满贷款,还得多买点装潢和保养。